傳統觀念里,懶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許多人認為,懶散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有害,比如,懶惰會讓人變胖。但殊不知,最近,一項研究數據表明,懶一點,或許會讓人活得更長久,其中的原理可能與生物體的
新陳代謝率有關系。
再生醫學網獲悉,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生物科學》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測量基礎代謝率(BMR),調查了北美299種動物的代謝率與其滅絕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新陳代謝率高的動物物種比那些稍微低一點的物種更容易滅絕。
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博士后研究員盧克·斯特羅茨(Luke Strotz)認為,那些消耗能量較低的動物,可能要比那些代謝率較高的動物更容易生存下去。
雖然實驗調查的結果只是針對的那些軟體動物,但科學家們自然而然地推測到了其他物種身上,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
盧克·斯特羅茨(Luke Strotz)說,要證明人類也需要放松來降低代謝,從而能夠一直生存下去,仍然需要更多的證據。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將會放在其他物種群體身上,看看結果是否一致。
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教授布魯斯·利伯曼(Bruce Lieberman)認為,生物進化的長遠角度來看,比起“適者生存”,稱作“懶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laziest)”或者“懶蟲長壽(survival of the sluggish)”的話,會更為貼切一些吧。
夏去秋來,天氣轉寒,我們運動的激情也隨著氣溫陡降而消散無蹤。對此,
再生醫學網表示,隨著該項研究成果的問世,從側面證明了降低新陳代謝的確有助于延長壽命,這或許也為我們“躺平擺爛”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新借口”,讓我們光明正大的偷一偷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