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殊不知,若沒有視網膜的話,人類便無法領略這五彩斑斕的精彩世界。但在現實生活中,受疾病或意外等因素影響,視網膜會損傷或退化,從而導致患者終生視力障礙。雖然視網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這種能力往往只存在于冷血脊椎動物中,對于人類或哺乳動物而言,視網膜的再生能力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再生醫學網獲悉,近日,一篇發表在The Lancet子刊eBio Medicine上,名為“Müller glia fused with adult stem cells undergo neural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retinal models”的研究報告證明了有絲分裂晚期視網膜干細胞共有的
基因再生視網膜的能力,并進入細胞周期以應對外部損傷。換言之,視網膜可以通過人為方式進行再生,該項研究有望成為治療人類
視網膜損傷的潛在再生療法,為視力受損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據悉,研究團隊首先使用人類視網膜的器官培養物和解離細胞的制備物來檢驗人類MG和成體干細胞之間的細胞融合,產生雜交細胞。原本細胞融合在人類中并不常見,但過去在肝臟、大腦和胃腸道中都曾發現過這種現象,而現在,他們發現細胞融合也發生在人類視網膜中。
接下來,研究人員利用專門建立的顯微注射系統,將雜交細胞注射到視網膜類器官。最終發現,混合后的“融合細胞”可以成功地移植到組織中,并分化成與神經節細胞非常相似的細胞(神經節細胞是一種對視覺至關重要的神經元),這證明了融合細胞的再生潛力,并且有望成為一種有潛力的干細胞介導人類視網膜的再生療法。
研究團隊總結說,這一結果表明將人類視網膜細胞與成體干細胞融合可能是治療視網膜損傷和視力障礙的潛在治療策略。
干細胞自問世起,就在臨床醫學領域掀起了“滔天巨浪”。從癌癥到遺傳性疾病再到罕見疾病,干細胞療法都取得了亮眼的表現。對此,
再生醫學網表示,該項研究成果的問世,也標志著干細胞在視網膜修復領域得到了初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