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終末期肝病患者而言,
肝臟移植似乎是唯一的生存選擇。但從臨床觀察來看,肝臟移植往往會面臨諸多問題,成功率一直都不太高,而且還有諸多并發癥。為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提高肝臟的移植成功率,科學家們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俗成果。
再生醫學網獲悉,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器官移植前使用衰老細胞清除劑Senolytics能夠防止肝臟供體取出及冷藏期間的膽管衰老,維持膽管形態,促進膽管細胞增殖,減少移植后膽管損傷的發生率。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推測,膽管衰老是在肝臟取出過程中誘導的,并在冷藏過程中加劇,導致膽管再生受損,從而影響肝臟移植的結果。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研究團隊在小鼠模型進行了探索研究,他們培養了從暴露于0-10小時冷藏的小鼠肝臟中提取的膽管細胞,以探索其體外增殖能力。從基因和蛋白質水平探討了膽管細胞和肝細胞對冷藏的反應,重點關注影響肝臟再生的反應,包括DNA損傷、凋亡和細胞衰老。
結果顯示,在肝臟取出過程中會誘導
膽管衰老,并在靜態冷藏過程中加劇,導致膽管再生受損。研究團隊還在膽管細胞和肝細胞中發現了DCR2依賴性反應,這在冷藏期間對這些細胞的結果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在體外進行CRISPR介導的DCR2基因敲除,增加了膽管細胞增殖和減少細胞衰老,而在肝細胞中具有相反的效果。
研究團隊使用p21敲除小鼠模型來抑制衰老發生,結果發現,這種小鼠模型的肝臟冷藏期間膽管結構得到了更好的保存。而在肝臟取出前給小鼠注射Senolytic藥物ABT737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Senolytics藥物灌注到廢棄的人類供體肝臟中,發現膽管結構和再生能力得到了更好的保存。
通過臨床研究,科學家們發現,衰老細胞是降低器官移植成功率的“罪魁禍首”,因此,他們希望通過清除這些衰老細胞來增強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對此,
再生醫學網表示,隨著該項研究成果的問世,相信將徹底改寫器官移植發展史,讓更多患者能夠從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