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浪潮襲來,各行業領域紛紛邁上轉型之路,其中,尤以醫療行業表現最為耀眼,互聯網問診模式的出現,直接打破了以往的就醫局限,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但與此同時,由于
互聯網醫療服務未接入醫保,使其發展受到了桎梏。
再生醫學網獲悉,近日,國家有關部門在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健全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多年來,有關將醫保納入互聯網醫療的討論是業內關注的焦點之一,互聯網醫療服務誰來支付的問題也是各家企業在探索商業模式路上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問題。此次印發的《綱要》,提及要健全互聯網診療收費政策,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這是對行業未來能夠長久且深入發展的一項重要利好政策。
目前,《綱要》為互聯網醫療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徑指引和有力支持,加強互聯網診療收費的智慧監管,將更多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逐漸構建藥品網絡銷售監管智慧共治格局,促進行業進一步規范成熟。在本次《綱要》的推動下,“互聯網+醫保支付”在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前提下有望進一步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互聯網公司自帶流量優勢和技術優勢也能夠將內在用戶轉化為醫藥平臺用戶,進而能夠提升醫藥電商的市占率。
疫情當下,互聯網醫院更是將其自身價值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僅起到了分流線下診療的效果,而且極大節約了醫療機構的人力成本。對此,
再生醫學網表示,隨著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體系,將極大激發互聯網醫院的發展動能,使其更好地為患者服務。